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下一阶段我国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作出系统部署。《意见》提出,到2030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新业态、新模式,显著增强重点行业智能化水平,把我国打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核心区。
一、总体目标
《意见》明确,到2027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5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建设10个左右国家级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示范区,培育10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形成50个以上行业级大模型、1000个以上特色应用场景。
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重点领域智能化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面支撑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六大重点任务
强化基础底座
统筹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升级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开放共享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聚焦通用大模型、智能芯片、高端传感器、开源框架等“卡脖子”环节,实施“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力争3—5年内实现关键部件自主可控。
深化行业融合应用
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金融、农业、文旅、城市治理等18个重点行业开展“百城千景”示范工程,每年滚动支持200个标杆项目,打造“AI+车间”“AI+医院”“AI+课堂”等样板。
培育产业生态
鼓励链主企业牵头建设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推动软硬件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超过3000亿元。
完善治理体系
建立人工智能伦理审查和分级监管机制,出台行业算法备案、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生成式AI服务管理等配套细则,守住安全底线。
扩大国际合作
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推动中外高校、企业联合培养硕博人才1万名以上,支持国内AI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三、保障措施
《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跨部门、央地联动的“人工智能+”工作专班,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将“人工智能+”纳入地方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对成效突出的地区给予专项激励;完善人才、财税、金融、数据、标准、知识产权等配套政策,形成“1+N”政策矩阵,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四、专家解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人工智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既突出技术供给,又聚焦场景需求,通过“链式突破”与“点面结合”的方式,将有效破解AI与实体经济“两张皮”难题,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会同各地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细则,确保政策红利尽快释放,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引擎。
Tags: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