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教授团队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钟翰森研究员团队合作,成功构建了国际最大规模的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核心成果与技术突破:
规模突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60毫秒内成功构建了多达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
技术创新:传统重排技术受限于阵列规模增大带来的时间复杂度、原子丢失等问题,难以突破数百原子规模。研究团队创新性地研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重排方法,实时驱动高速空间光调制器进行动态刷新,精确控制光镊阵列位置和相位,实现所有原子的同时移动,显著提升了重排效率和规模扩展性。
性能指标:目前,该系统单比特门保真度达到99.97%,双比特门保真度达到99.5%,探测保真度达到99.92%,已追平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国际最高水平。
国际评价与意义:
该研究成果于2025年8月9日以“编辑推荐”形式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物理》(APS Physics)期刊作为研究亮点专门报道。
国际审稿人高度评价,认为这一工作“创造了新的纪录”,“标志着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并指出该方法“具有明确且实用的优势,对于原子阵列实验这一庞大且不断发展的研究群体将具有重要吸引力”。
未来应用前景:
此次构建的2024个原子无缺陷阵列,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国际领先,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构建数万原子规模的无缺陷阵列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该成果将直接推动基于中性原子阵列的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机的研发进程,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Tags:阵列 人工智能 原子级